English

大学生为什么不爱买课本

2000-06-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守建 我有话说

每学期的期末,不少大学生忙着向师兄师姐借课本已成为大学常见的情景,这些借书的同学是因为没买课本。课本是学生开智、习业、闻道、解惑的重要工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不买课本呢?

大学不像中小学,中小学由学校统一订发教材;在大学,同一门课程的教材有不同的版本,学校有选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自由,甚至是否买教材也不做统一的硬性规定。因此有许多同学不买课本,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97—1班,全班48位同学中某一学年有27位同学没买课本,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也存在。

现在学校中有一些人为功利所染,学风浮躁,小说杂志取代教材占据了同学的课桌,但这并非学生不买课本的主要原因。不仅人大、北师大这些学风颇好的学校不少同学不买课本,而且这些学校中学习勤奋的同学不买教材的也大有人在。

学生不买教材,首先在于其不适用,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讲课并不依据课本而用自己的讲义,1998年人大出版社新出了一本《邓小平理论概论》,其中明明有“知识经济”的定义,有一位任课老师由于对教材不熟,居然说书中没有给“知识经济”下定义,可见有的老师对课本就不重视。很多课没有书照样上,学生跟着老师走,买不买课本当然也就无所谓。

另外,有些同学虽然买了课本,也只是在临考前才看看,更有些书连应付考试也未派上用场。一家高校出版社的大学英语一至四级教材被不少学校选用,一套书200多元,但其中的“练习”和“试题集”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因为相关练习很多,不但图书馆有,老师也会挑选习题印发给大家,所以四级已经考完了,许多同学的书还是崭新的。

其二是教材“超龄”服役,陈旧过时。最近一项对上海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60%的学生对现有文科教材不满意,原因就在于教材老化严重。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某些学科随之也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到教科书中。比如不少大学的“新闻采访学”课本就是80年代的,不仅书中所举的采访实例陈旧,而且未能反映因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采访技术和采访手段发生的重大变化。更为突出的是电脑教材,由于电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课本与实际应用产生了不小的距离。

由于编得不好或是陈旧过时等原因,使已经购买了这些课本的大学生不愿收藏,往往用过之后以很低的价钱卖出。大学跳蚤市场上,原价几十元的教材,只卖几元,甚至有的同学一考完试就把崭新的课本送给师弟师妹。同样的教材,价格却差了许多,相比之下,同学当然低价买旧的。

大学生不买课本并不能证明他们不买书不读书。京城每年春秋书市,不买教材的大学生一样热情很高地前来购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小汤同学已经连着3个学期没买课本,但他的床头却堆满了自己在书市或书店选购的各种图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学生不买教材主要在于对其编写或使用有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丛立新博士认为除了课本不适用、内容过时之外,教学方式、教学制度等方面的某些弊端也是原因。比如重文凭而忽视真才实学,学生只要听听课记点笔记很容易就混到了文凭;学校以著述数量作为职称评定标准而使教师滥出教材,影响质量;高等教育求大于供,使得高校在供需之间处于主动地位,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步子不大,个别老师一本讲义用一生的现象仍未有改观。

对于同学买旧教材,丛老师说,美国的大学有专门回收与出售旧教材的商店,她在讲公共课时也让自己的学生去买或借高年级同学的书。但她认为,专业课本还是买的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